非法集资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指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目前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非法集资类的犯罪,它们分别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主要特征:①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以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的集资。②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还包括以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③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即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④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
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有:一是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往往通过“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神话,通过暴利引诱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二是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部分通过注册公司,打着响应国家政策的旗号,以订立合同为幌子,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骗取社会公众投资。三是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为骗取社会公众信任,采取明星代言,雇人散发宣传单,社会捐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制造虚假声势,骗取社会公众投资。再有利用微信、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传播虚假信息,骗取社会公众投资。四是利用亲情诱骗。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亲情、朋友、同乡关系,用高额回报诱惑社会公众投资。
辨别非法集资的方法:一是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理财产品的回报率,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二是通过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股票、债券、国家规定的股票交易场所等。三是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四是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犯罪,相关媒体多会进行报道,通过媒体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企业违法犯罪记录,防止不法分子异地重犯。五是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与懂行的人和专业人士仔细辨认,审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下线的目标。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而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任何单位。经人民法院执行,集资者仍不能清退集资款的,应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损失。这意味着一旦社会公众参与非法集资,参与者利益不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