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您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还帮助我们缓和了邻里关系。”小李与小沈一同向法官麻海燕表示感谢。
小李与小沈是上下楼邻居,由于小沈的房屋漏水,导致住在楼下的小李房屋墙体和地板出现破损变形,在多次协商维修未果的情况下,小李无奈将多年的邻居诉至法院。
邻里纠纷一旦进入司法程序,如何既解开法律上的“法结”,又解开双方心中的“心结”呢?麻海燕法官在接到案件后,迅速审查了相关证据,了解了案件的细节,并积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调解过程中,小沈表示:“房屋漏水是因为租户使用水龙头不当,不应该由我来赔偿,而应该找租户承担责任。”对此,麻法官耐心解释道:“小沈,你是房屋的产权人,小李起诉产权人符合法律规定。你与租户之间的租赁合同,只能约束你们双方的关系。”
小李则坚持认为:“漏水造成的房屋损失共计8000元,如果能及时赔偿,我愿意接受调解。”而小沈则认为:“房子使用年限已久,应该考虑折旧,我不能提供全新的更换,但可以负责维修。”
麻法官在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后,细致地分析了证据,耐心地为双方释法说理。她指出,邻里之间应当相互体谅,共同维护和谐的居住环境。在她的努力下,最终促成了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小沈赔偿小李6000元,用于补偿房屋因漏水造成的损失。
法官温馨提醒
邻里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石。通过法律途径和调解机制,我们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共同维护和谐的邻里关系。在此过程中,法官的作用不可或缺,既要解开法律上的“法结”,也要解开双方心中的“心结”。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借鉴和学习。在日常相处中,邻里之间应多一份理解与包容,采取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共建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同时,我们也要规范自身行为,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因疏忽给他人造成不便,共同营造温馨的邻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