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法官,被执行人王某的车在某某小区楼下,我找到她了,你快来……”近日,执行员刘欢接到申请人林某的电话,说找到了被执行人王某的车辆,立即组织警力赶往现场。
林某与被执行人王某是多年好友,王某因做生意缺少资金向林某借款51万元,借款到期后王某迟迟不还钱,林某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王某立即偿还林某欠款,但王某依然未履行,林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在法院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了长期履行和解协议,案件终结执行。但被执行人未按和解协议按期履行,申请人申请恢复执行,承办法官再次向被执行人王某发出了恢复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责令其履行还款义务,但被执行人王某电话拒接,失去联系,本案陷入僵局。
“王某没有履行和解协议偿还欠款,现在不接我电话,失去联系,我申请拘留王某”,申请人怒气冲冲地来到法院,向法院提交了拘留申请书。
为了使本案顺利进行,必须先找到被执行人王某。执行员刘欢向公安机关发出协查函,请求协助调查王某的行踪。申请人林某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找到并确认了被执行人王某车辆停留在某小区内,执行员刘欢组织干警赶到现场,准备拘传王某并扣押王某车辆。恰在此时,王某下楼挪车,执行员刘欢随即将被执行人王某拘传至法院。
“王某,为了减少对你的负面影响,一直没有将你纳入失信,如果你还拒不履行,法院将会对你的车辆进行评估、拍卖,同时对你进行拘留,并纳入失信名单,进行信用惩戒。后果就是你不能乘坐飞机、列车软卧、失信信息被记录到征信系统,并且孩子现在上高中,以后考大学(考研)可能会被拒绝录取,考公务员、军校、航空院校等政审无法通过!”在羁押室内,执行干警向王某解释法律,阐明道理。
在得知失信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拘留室内经过平静的思考后,王某认识到了自己规避执行的错误。“我原以为我手机关机,你们就找不到我,现在我认识到我的错误,希望法院能再给我一次机会,钱早晚还得还,我现在就想办法。”
王某主动联系家人,在父母的帮助下,立即履行了第二期5万元的还款义务,并与申请人达成了谅解,双方同意按照和解协议继续履行。
在法律的世界里,强制执行常常被视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如何在确保法律威严的同时,又能体现人文和善意,这便是善意执行理念的核心所在,诺敏河人民法院的执行干警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对被执行人释法明理,引导被执行人王某主动按期履行和解协议,即让申请人得到了真金白银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的负面影响,让法律的阳光更加温暖的照耀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