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走在前列丨巧解兄弟购房纠纷,司法温情续写手足情深

  发布时间:2025-05-16 15:33:34






    在诺敏河人民法院沾河法庭,一起房屋买卖纠纷终于画上句号。甲家兄长与弟弟在法官见证下握手言和——弟弟当庭将拖欠的5万元购房款及律师费6000元通过微信转账支付给哥哥,哥哥也承诺配合办理过户手续。这场因房产交易引发的矛盾,在法庭“情、理、法”交融的调解中圆满化解。

    原来,兄弟二人早前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哥哥以30万元价格将房产及车库出售给弟弟。弟弟支付25万元后,因担忧“付清全款后过户无保障”而扣留5万元尾款;哥哥则认为弟弟“故意刁难”,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后,哥哥诉至法院索要余款。

    承办法官详细了解案情后,决定提前介入调解。起初,兄弟俩抵触情绪强烈:弟弟拒接法官电话,表示这事“爱找谁找谁”;哥哥则反复质问“都要开庭了,有什么可调解的”。面对僵局,法官坚持通过“背靠背调解”逐步破冰,先后3次组织线下调解,却屡屡陷入“拉锯战”——弟弟时而松口愿意付款,次日又反悔称“必须过户后再付”;哥哥一度同意宽限期限,听闻弟弟私下抱怨后又情绪爆发。

    为打破信任坚冰,法官转换策略,从亲情裂痕的根源切入:一方面用“亲情账”对比“经济账”,梳理兄弟早年相互扶持的旧事;另一方面借“法律账”明晰责任,向弟弟出示《民法典》关于违约责任的条文,同时指出哥哥拖延提供过户材料的过错。调解过程中,弟弟曾愤然离场,哥哥多次扬言“宁可不要钱也要争口气”,法官均耐心劝返,甚至利用午休时间分头疏导。

    在后续开庭调解中,法官精准把握症结,坚持“双线推进”:既从法律层面明确《民法典》合同履行规定及逾期付款后果,又着眼家庭关系修复,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强调“手足亲情远胜一时得失”。经多轮释法明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弟弟当庭微信转账56000元,哥哥承诺配合过户。

    该案的成功调解,是诺敏河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针对家事纠纷特点,诺敏河法院坚持“调解优先、实质解纷”,在厘清法律事实的基础上,注重通过司法引导修复家庭关系,建立“履约督促”“判后回访”等机制确保调解实效,让群众既感受公平正义,又体会司法温度。

    夕阳余晖中,签署完调解协议的兄弟相继离庭。屋檐下的国徽静静矗立,见证着法与情的交融——在这里,司法不仅裁断是非,更用智慧与温情守护着人间烟火里的血脉亲情。

责任编辑:田百禾    

文章出处:沾河人民法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