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法官,不是我想赖账,这几年生意确实困难......”在诺敏河人民法院的调解室里,乙某搓着手解释道。隔壁房间的甲某红着眼眶:“十年了,我要过多少次?每次都说再等等!”
这场持续十年的劳务纠纷,源于2013年乙某拖欠甲某的10500元劳务费。“电话换了,住址改了,根本找不到人。”10500元相当于甲某三个月收入,当年白纸黑字的欠条,成了甲某心头的一根刺。
保全先行:打破僵局第一步
“建议您立即申请财产保全。”杨法官对焦虑的甲某说,“我们会依法冻结对方财产,这样既能保障您的权益,也能促使对方出面解决。”
保全措施实施后,消失多年的乙某迅速主动联系法院,“法官,我这个征信受影响太大了!”乙某的态度从“避而不见”转为“积极协商”。
调解现场:情与法的交锋
法官及时组织调解、情理交融找准利益“平衡点”。针对被告“怕失信影响征信”的心理,法官释明法律后果,强调“欠债还钱”的法理刚性;同时引导原告体谅被告经济困难。法官将茶杯轻轻推到乙某面前,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双方的对峙:“老乙,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老甲,你看他现在的经济状况......”
握手言和:司法温度融化十年坚冰
“这样吧,”经过三个小时调解,看到双方态度松动,法官拿出调解方案,“分三期偿还,第一期就在下个月。老乙,我们会监督执行;老甲,法院永远是你的后盾。”
最终,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时,乙某低声说了句“对不住”,甲某终于将十年的委屈化作一声叹息。
每个案件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既要守住法律底线,也要解开当事人的心结。保全措施是我们的利剑,而调解则是化干戈为玉帛的良方。
未来,诺敏河人民法院将继续探索刚柔并济的解纷路径,努力践行着“办理一个案件,温暖一颗人心”的司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