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他的时间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2014-07-09 10:30:46


    他叫姜立忠,是黑龙江省绥棱林区基层法院建兴法庭庭长。他1964年出生,今年正好50岁。姜立忠1985年毕业于伊春林业学校, 1987年进入法院工作,到现在整整27个年头,一直工作在建兴法庭,历任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庭长。

    大家看到的第一张照片照于1992年,相片中右边推自行车的年轻人就是姜立忠,那时他28岁,在绥棱林区基层法院建兴法庭工作了5年,任书记员。这张照片曾经作为黑龙江省《黑龙江法庭》创刊第一期的封底照片。当时,他和同事下乡送达诉讼文书。那时法院公出送达没有车辆,除了靠步行,最好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了。建兴法庭距离绥棱县城要200里,在山区里,所属辖区最远的有100多里地,有时送达文书一走就是一天。山区的路不好走,又是坎又是坡,还要穿过河流。有的河流没修便桥,只能淌过去。夏天还好,春天秋天的河水冰冷刺骨,但是为了不耽误时间,姜立忠和同事只能脱了鞋袜,咬着牙淌过去。那天,他和同事送达,正淌河而过,正好路遇一个到山区采风的记者,被他们的工作态度感动,抓捕到这珍贵的瞬间。我们看那时的他,留着当时还比较流行的长发,消瘦的脸上透着几分稚气,坚定的眼神年轻而有朝气。当时法院的服装还是灰色的老式制服,而且还戴着具有时代标志的大檐帽,现在的年轻人一定没有看到过这个时期法院的服装。

    大家再看第二张照片,相片中身穿法官服佩戴法徽坐在桌前办公的中年人就是现在的姜立忠。他现在已经是建兴法庭的庭长,距离第一张照片的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他已经由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变成一位成熟稳重的中年人了,时间在他的脸上刻画出岁月的痕迹,额头和眼角已经布满了皱纹。变化不光在脸上,他的服装已经由老式的法官服变成了今天的西装式法官服,办公由手写升级到电脑自动化,自行车也更新为微型汽车,当年的书记员成长为现在的庭长。不变的是他那依然坚定的眼神,不变的是他依然工作在建兴法庭,期间,多少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调到了院里,到县城生活,只有他一个人,一直留在了山区里的建兴法庭。二十多年啊,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能成长为一个青春活力的年轻人,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能发展成为一个实力强胜的国家。而他的时间去哪儿了?

    姜立忠出生在绥棱林区建兴经营所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是一名地地道道林区的孩子,从小就在林区长大的他对大山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感情。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诚实质朴、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个性。伊春林业学校毕业后,别的同学都分配到了县城工作,而他却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大山里,在最偏远的林场当了一名营林技术员。1987年因工作需要调到建兴人民法庭,从此他与法律结缘,与绥棱林区这片热土结缘。

    法庭人少,除了审判工作他还要做其他工作,接待、立案、调解、报表等等,每天迎来送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十多人,对每一位来访群众提出的问题,他都不厌其烦耐心解答,直到满意而归。建兴法庭没有后勤工人,他主动承担了没有工资的勤杂工工作,他27年如一日,默默一个人做着几个人的工作,奉献着,贡献着。

    前些年,由于林区经济危困,他每月仅有几百元的工资收入,妻子又下岗,供女儿上学都成问题。至今他还住在不足30平方米的一间半砖房里。家境的清贫并没有使他产生一丝贪念,他从未利用手中的审判权勒索收受当事人任何钱财,从未因私情而徇私枉法,也从未给领导和组织找过麻烦。他用青春和汗水、公平与正义诠释了法律的尊严与神圣。就这样他从一名书记员成长为助审员再到审判员、庭长,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一干就是27年!

    27年来,他所承办的案件达八百余起,无一超审限,无一上访,无一错案,有效地化解了矛盾,为创建和谐林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工作二十余年保持了零投诉的记录,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同志们的好评。

    要问他这二十七年的时间去哪儿了?他的时间在一次次下乡送达的山路上,在一次次苦口婆心的调解中,在一次次威严谨慎的审判中,在一遍遍书写判决书的笔端里,在他脸上深深的皱纹里,在他二十几年无一错案的会心微笑里,在他胸前佩戴法徽的光辉里。

文章出处:政工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