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篇唐朝的《休放妻书》,书曰“凡为夫妻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夫妻相对,恰似鸳鸯,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体一心。三载结缘,则夫妇相和;三年有怨,则来仇隙。若结缘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怨,故来相对。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羊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以求一别,物色书之,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文,大概就是两口子过日子,就是缘分。要是缘分和呢,就跟一心一意的过日子,要是不和呢,就是前世冤家,今生相聚就是为了闹别扭的。既然心不在一起,就召开家庭会议,大家各回各家吧。等散伙后呢,希望媳妇你啊,重新梳梳头,没事化化妆,在减减肥,然后嫁个富二代,过上好日子。我和你呢,不要在互相怨恨啦,尽释前嫌,各过各的日子吧!现在我一次性给你三年的衣粮,祝前媳妇万岁万岁万万岁啊!
这则《休放妻书》,遣词风雅,语气调侃,与其说是两口子闹分手,却更像是小夫妻发生口角,尤其最后一句“伏愿娘子千秋万岁。”更是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思考良多。
本人在法院工作,看到唐人的包容与温情,不免感叹,现在来法院离婚的当事人,如果还能有一点古人的胸怀,大概得有百分之八十的离婚案件可以和解。法庭上,他们为了一点现实压力而要分手的时候,哪里还想到过他们结婚时的誓言。他们为了共同财产而斤斤计较的时候,哪里还记得共患难的真情,更别提给妻子三年的衣粮了。他们为了孩子的抚养权而大打出手的时候,早就不记得对这个小生命曾经的期盼了。所有的曾经的美好,都在法庭上撕得粉碎,彼此留下的只有怨恨。
是的,婚姻是难。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互相的了解、足够的包容,可能真的走不下去,但,即使到走不下去的那一天,也请给对方一份尊重,给自己留一下一点风度。无论男女,都要记得当初那份美好的誓言,即使不爱了,也不要怨恨,人生的路那么长,多了怨恨,就少了幸福。很多人因为气愤就要让对方也过的不愉快,这又是何必?大好时光,何必跟即将是陌路的人纠缠不清呢?也有人为了身外之物锱铢必较,这又有什么意思?哪一方确实困难,就多个她/他一些又何妨,毕竟曾经共食共寝,互尽孝道。如果已经做好要分开的准备,那就大大方方的分开吧,多多少少就让他随风飘逝吧,哪怕是为了明天的好心情,也应该远离过去的阴霾,开始新的人生旅程。希望所有夫妻都能幸福生活,即使有那么一天,也能好聚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