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有记忆的。可随着的时间的流逝,人的记忆也只是零乱的、不完整的。唯有档案最能真实的刻录着事物的全面,它可以带我们走回过去,了解我们想知道的一些东西,作为历史的见证,是我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
作为法院工作的一名档案员,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听听《国宝档案》节目,主持人用生动的言词、形象的动作吸引着我,更主要的是能让我知道我们国家的历史及过去的一些国宝,是我以前不曾学习到的东西。有影像、有录音、有文字记载,完整真实的反映现实,这些真实的记录,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做到的。
档案,最早记载是在明清时期,档案分为内阁大库档案、军机处档案、内务府档案、宗人府档案、国史馆档案、清宫中各处档案和清各部院衙门档案等。民国年间,这批有着重大历史价值的档案,历尽了各种磨难。解放后,新中国政府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改为档案馆,直接归属档案局管理。自建国以来,我国在1951年开始创办中国档案第一刊,回顾自建国50年来的档案学发展史,旧中国的档案教育几乎微乎其微,但是仍有文华档案学校和崇实档案学校等学校档案教育的基础和经验。这些专门学校的档案教育,制定了档案方面的教学计划,编写了档案学校教育方面的教材,开设档案教学方面的课程,尤其开设了关于西洋档案学的课程,学习西方档案管理方面的经验,使旧的档案学和档案事业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并在创新中成长、壮大,使现在我国的档案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的档案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档案文化在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也让我们深深知道,我国档案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不易和它的重要性。法院的工作和其他单位一样,都离不开档案。因为,每一起案件审结后都要变成文字档案,为的是让法官更准确、更完整的了解案情,有据可查,也为当事人及案外人了解案件情况查阅,同时,有一些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为党、国家积累并输送档案史料。
现在,我国已实行档案数字化,用电子数据管理,这样不但可以便捷全面地提供档案信息,而且可以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确保档案实体安全;促进档案在机关的利用,同时也促进档案向社会提供利用。 提高了档案创新的工作机制,稳步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